【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基】
本周二凌晨,一场被渲染为“爱国者”大战“匕首”的基辅防空战,几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在那晚的基辅夜色中,俄军究竟使出了怎样的“组合拳”,至今仍然众说纷纭。
而在本周,作为第一个向乌克兰提供远程导弹的西方国家——英国,宣布将向乌军提供更多的“风暴阴影”隐身空地导弹,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表示会向乌军提供一批同型导弹。另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总统拜登19日称,他在七国集团广岛峰会期间,批准了一项培训乌克兰飞行员使用美制F-16战斗机的计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客观上说,西方使用其现役装备援乌的力度越大,则俄乌空中战场对于我军备战打仗的借鉴意义越大。随着俄乌冲突进入第二年,双方滑翔(制导)炸弹使用比例均显著上升,体现了这种更为经济的防区外打击手段的价值。
在大量使用无人机的同时,俄乌针对敌方无人机的特点,各自使用了特定的战法,特别是俄军的无人机导航干扰设备,有效抵消了西方援乌低成本无人机的数量优势。而本周二的基辅防空战,很可能预示着在接下来的俄乌战场上,先进空地导弹与地空导弹的对决,即将成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武装力量重点关注的领域。
战 力 强 (蔡英文2021年视察台伪空军“爱国者”导弹部队)
尽管从亮相开始,俄制Kh-47M2“匕首”高超声速导弹就被广泛认为是空射型“伊斯坎德尔”,其纸面上的突防能力相比“伊斯坎德尔”并无本质进步。但不同于从地面发射、北约情报侦察系统可根据发射车行驶和起竖特征在发射前就做出预警的“伊斯坎德尔”,“匕首”由于其载机米格-31K的优秀高速飞行性能,不仅有着更大的初速度和射程,更是使对手难以预判其发射时机,进一步压缩了反应时间。
对于“爱国者”PAC-3系统(连)来说,同时拦截“一定数量”来袭的高速目标,的确是其研制指标必须实现的一部分。但如果目标在速度更快的同时,还具备比传统弹道导弹更强的机动能力,这就要求“爱国者”指挥系统向导弹传递的数据更新频率必须更高,即使通过时分复用等手段,这仍将更多占用指挥系统传输数据的总带宽。
目标越快,带宽越“贵”
所以说,如果在拦截“飞毛腿”这种老旧弹道导弹时,根据来袭导弹飞行轨迹的集中与否,PAC-3同时拦截导弹的“一定数量”可能达到6-8枚之多。但在拦截高机动高突防能力的先进弹道导弹时,“一定数量”就要大打折扣。如果俄军当天晚上使用“伊斯坎德尔”等其他武器在其他方向与“匕首”配合,确保同时到达基辅上空,进一步压缩“爱国者”的探测指挥能力;如果俄军的电子战手段让“爱国者”误认为来袭导弹数量过多,早已超过了指挥系统的数据带宽上限;如果在首轮拦截中“爱国者”的关键系统受损或出现了故障……
结果我们就看到“爱国者”不得不以“清空弹匣”的方式,迅速将几乎所有备弹发射到空中,以防那些系统暂时无力指挥引导的导弹在发射架内被击中、产生剧烈殉爆。
尽管外界普遍对“匕首”的产能有所怀疑,加上目前“匕首”只能由米格-31K携带1枚发射(与图-22M3的整合计划目前仍未实施),又增加了发起多方向攻击时的协调难度;但从去年3月19日首次投入战场至今,“匕首”从单打独斗式的测试使用,到初步融入俄防区外打击体系,起到了发挥其较强突防性能、压缩对手防御系统抗饱和攻击能力的作用。
尽管“防空防空、十防九空”这句顺口溜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在总体实力存在差距时,单纯的“以地制空”的确是行不通的,乌克兰也迫切希望获得与俄军尽量对等的打击手段。
由于英法自用型“风暴阴影”/SCALP(下文简称“风暴阴影”)的射程大于500千米,相当于目前乌军射程最远、使用“海马斯”系统发射的GLSDB(地面发射型小直径滑翔制导炸弹)的3倍以上,再加上载机为之赋予的更大打击半径,看上去确实比较“对等”。
尽管一些报道声称,基辅方面“保证”这些导弹不会被用于打击俄罗斯纵深目标,但其可信程度让人怀疑。下图是在卢甘斯克发现的“风暴阴影”残骸碎片。
但“风暴阴影”毕竟是一枚全重达1300千克的大型导弹,不仅乌克兰空军的主力机型米格-29很难挂载,即使是苏-27的机翼中央挂点也不具备挂载它的能力,只能将机腹中线两个挂点串联起来才足以承重;只有苏-24可以在机翼内侧固定段挂点左右各挂一枚。
尽管苏纳克和马克龙在许诺“风暴阴影”的提供数量时,摆出了天大的架子,张口就是500枚乃至1000枚的“豪横”;但乌克兰空军苏-24稀少的数量(西方估计目前可用机队仅有10架)决定了无论提供多少导弹,如果其同时使用规模能达到两位数——等于同时出动5至6架苏-24,已经是非常大胆的行为了。
另外,虽然波兰早在去年11月,就在其空军大修厂为乌克兰空军的一架苏-24进行现代化改装,以兼容北约武器,但这种改装程度是否足以让苏-24机组使用火控系统,在“风暴阴影”发射前装订临时改变的目标坐标,仍然值得怀疑。换言之,“风暴阴影”的打击目标有很大概率是只能在地面装订的,无法根据战场实时动态调整,对于一款飞完最大射程需要半小时左右的亚声速巡航导弹来说,这显然会影响其使用灵活性。
对于有啥用啥的乌克兰空军来说,倒是不排斥这类“兔子蹬鹰”式打法
不过考虑到乌克兰空军的现状,挂载“风暴阴影”的苏-24接到起飞命令后,也几乎不会在其习惯的、可以一定程度躲避俄军探测的超低空停留很久,而是尽快爬高到适合导弹发挥最大射程的高度后,完成攻击并脱离,因此机组能否在空中调整目标诸元并不重要。本周俄方有消息称,一架在战区上空执勤的苏-57发现了一架起飞后立刻大角度爬升的乌军苏-24,判断其为高威胁目标,迅速发射导弹将其击落,后者很可能挂载了“风暴阴影”。
近期正在共青城飞机制造厂加紧生产的苏-35和苏-57
这场“杀鸡用牛刀”的空战说明,在俄军看来,“风暴阴影”的隐身突防能力仍不可忽视,必须尽可能优先消灭其发射平台。除了外形本身的低可探测性特征之外,由于“风暴阴影”采用末端红外成像制导,不会发出主动电子信号,这也增加了对手发现它的难度。而其450千克重的聚能-侵彻二级战斗部,又使得这枚亚声速巡航导弹具备了类似2000磅激光制导炸弹的硬目标打击能力。
套用篮球领域形容优秀球员在季后赛乃至总决赛舞台上精彩发挥的名词,“匕首”和“风暴阴影”这两款空地导弹,可谓各有各的“硬解”能力。巧合的是,在2022年珠海航展上,分别由人民空军主力战机轰6K、歼16和歼轰7A挂载展示的两款新型空地导弹,恰好与“匕首”和“风暴阴影”属于类似装备。
两款新型导弹虽然并非所在时代国内最新技术的结晶,但胜在研发进度和成本可控,并且也已各自发展出了改进型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