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观察团丨出品
作者 | 雷鸣
来源 |地歌网
(资料图)
出去逛街手机没电了,在社区广场找个长椅充电;晚上下班没拿垃圾,但还是走到路边跟“会说话的垃圾桶”聊天……
在中新生态城居住一年零四个月之后,博轩已经习惯了这种平静但偶有惊喜的生活。
(受访者供图)
中新天津生态城,坐落于天津市东侧,和市中心相距约50公里,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大合作项目、世界上首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也是在天津举办的世界智能大会的常客。
“城区里人不多,环境好,有不少会说话的机器。”
下班或者周末,博轩走在街上,行人很少,他时常能听到一些信号灯、垃圾箱和智能门传来简短的语音:“绿灯,请通行”、“电池属于有害垃圾,请放置在有害垃圾箱中”……
这些市民身边的“会说话”的设备,成为中新生态城这座“智慧城市”的剪影。
作为国内智慧城市的标杆,中新生态城已经连续五届深度参与了在天津举办的世界智能大会,并成为世界智能大会的永久展示基地。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通过利用摄像头等设备进行识别、分析,智能AI于无声处维持着每个街道,每个街角的秩序;涵盖生态环境、资源节约、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和文化建设等6类30项指标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则为城市建设提供着导航和评价;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管理调度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提升着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质。
这些智能设备、系统在过去几届世界智能大会上悉数亮相,成为天津乃至全国智能产业发展、智能城市建设的代表作。而在行将举办的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中新生态城将再次登台,将城市中的“智慧未来生活”延展至教育、医疗、防汛等更多维度。
作为“智慧城市”中的一员,博轩亲历了世界智能大会带给中新生态城、带给天津的“智变”。比起初来乍到的新奇,已经渐渐习惯于使用智能设备的他,如今感受更多的是“便捷”。而博轩留在这的理由,也与这座智慧之城所体现的活力和未来感密不可分。
用他的话说,生活在这里“好玩又方便”,有种“充满科技感的惬意安宁。”
和垃圾桶“对话”
博轩是天津本地人,外地读完本科后,大四实习期间回到天津,在中新生态城的国家动漫园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家住市区的他为了工作方便,选择在中新生态城租下一间房,省去了每日大部分的奔忙。而他第一次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捷和乐趣,也正是在下班途中。
“我记得是在一个路口等红灯的时候,信号灯和绿化带之间隔着一个,准确的说是整齐的一排垃圾桶,所有桶盖子都是闭着的,旁边还有个屏幕。”
(受访者供图)
当时,博轩并未觉得垃圾桶会有什么特别,但在晚上亮度颇高的那块屏幕吸引了他的目光,“有一个人过去对着屏幕说话,旁边有一个桶的盖子就打开了,那个人把垃圾放进去之后,垃圾桶又自己合上了。”
好奇心驱使着他凑上前去,手里拿着没喝完的半杯果茶。
“小智小智,没喝完的茶扔哪里?”
屏幕上的AI形象原地转了一圈,接着从音箱中传出了回答:茶属于厨余垃圾,请扔绿色桶中。茶可作为潜在的肥料……”
“手机电池扔哪里?”
“电池属于有害垃圾,请扔红色桶,电池会严重破坏环境,要谨慎处理……”
博轩手中的果茶还剩不少,当时也没打算换手机,所以他并没有往这个AI垃圾桶里扔任何东西,等到桶盖闭合,人行道红灯变绿后,他像往常一样继续往家走去。
不过,这杯果茶最终还是进到了一个绿色的“厨余垃圾”桶中——在博轩居住的季景兰庭小区,居民们同样将垃圾带到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点,这既是原住民多年以来养成的习惯,也离不开小区中智能垃圾箱的引导。
“3号楼302的业主投放厨余垃圾0.54千克,可回收物0.89千克,其它垃圾1.2千克,减少碳排放量……”
从类别到重量再到减排成果,垃圾分类投放相关的所有数据都在屏幕上完整而清晰的展现。
“刚开始的一个月确实不适应,毕竟比过去随便扔麻烦了一些”,博轩说,“后来逐渐养成习惯了,看到这些数据和居民的共同坚持,还挺高兴的。每次回收垃圾还会给积分,一定的积分能换购日用品。”
相关资料显示,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共打造了19个垃圾分类精品小区。按照距离不超过150米,步行时间不超过2分钟的原则,设置了65处智能垃圾投放设备。
原本繁琐的垃圾分类,得益于这些智能设备的参与,变得简单、高效,而屏幕上可视化的数据,还为中新生态城的居民们平添了些许“环境友好型”的成就感。
无需门卡的安全
垃圾分类,只是中新生态城这座未来之城的一隅。在市民穿行的街巷中间,更为纷繁复杂的数据监测系统,时刻关切着城市的一呼一吸。
人们常说“道路是城市的血脉”。在中新生态城,覆盖全域的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城市信息模型)三维地图加载了全域道路和建筑的数字模型,为土地规划和房屋建设等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直观且鲜活的数据;智能语音和智能视觉系统则遍布街巷,通过采集来自民众和城市管理的各类事件,中新生态城中的网格员配合智能设备,依照运营中心耦合分析下的行动请求依次处理城市中发生的大事小情。
忘带小区门卡,在过去曾多次困扰过博轩,被迫跟保安解释,解释自己是几号楼几零几,有时还得看保安脸不脸熟。
而在住进中新生态城后,自打第一次忘带门卡,博轩就再没掏出过他的那张卡。
在他居住的小区,所有入口都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住户靠近闸机后,系统会自动识别身份信息,核对无误后闸机会自动打开。
“不止是忘带门卡,很多人回家的时候都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或者在打电话。过去那种到门口再翻包找门卡真的很麻烦。”
同时,小区的无接触测温通道还可以自动检测来访者体温,一旦发现疑似发热人员,会进行报警并记录相关数据,无形中强化了小区的安全屏障。
一切都井然有序,周而复始。
未来生活体验
从小区门禁到路旁的信号灯、垃圾桶,中新生态城的建设者于一个又一个细微之中诠释着“智能城市”的天津答案。
和博轩所见类似的智能设备,在中新生态城的街巷时常能够见到。
据中新生态城居民介绍,一些小区内部,有一种特殊的红色跑道中,跑道周围的摄像头能利用人脸识别和定位技术,记录每一位居民的锻炼数据,跑道上的终端设备还能告知运动者消耗了多少能量;在车流、人流密集的路口,信号灯能自动识别行人、非机动车过路行为并检测接近路口的车辆,对行人和车辆分别发出预警信息,甚至自动调节时长……
环境友好+市民宜居,共同成就了中新生态城这种“充满科技感的惬意安宁”。
曾经,这里是一片贫瘠的土地,盐碱地、污水和杂草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如今却已是林荫茂密,屋舍俨然。风能和太阳能维系着城市运转,人工智能调度着城市秩序。阿里巴巴、360等国内知名互联网、科技企业相继进驻,进一步完善了中新生态城的产业。
而在即将举办的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中新生态城官宣将举办一场平行论坛,两场分论坛,并打造包括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在内的多个智慧体验点位,展现中新生态城打造科技智慧之城的成果,让市民对于智慧城市沉浸式体验,扩展到更多维度。
作为世界智能大会的参与者和践行者,中新生态城无疑还将带给天津,带给世界更多令人惊喜的“未来生活体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