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古木之
编辑|古木之
(资料图片)
“我的死和别人没关系,无需责怪他人”
28岁风华正茂的 尚于博 用这句话告别了这个世界。
这个打击让他的父母几乎崩溃了,他们怎么也不敢相信?
明明开朗活泼有利于事业大好的儿子,怎么会就寻了短见呢?
原来 尚于博早就患上了严重抑郁症 , 无法与自己和解的他选择了与世界和解。
而在他死后,其母亲的做法让人动容。
提起 尚于博 ,现在只怕已经很少人能够记得了,毕竟距离他的去世已经过去了12年,12年可以带走很多人的记忆, 让人们早已慢慢淡忘了曾经不少的人和事。
这个曾经是红极一时的演艺界新星,也逐渐被人们忘记了。
儿童时期的 尚于博 便对艺术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表现出了不错的天分,父母也乐于培养儿子走上这条道路。
从中学起,他就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文艺表演活动,还曾经在市级表演中获奖。
最终, 尚于博 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专修表演系,成为了一名演员道路上的新人。
和其他同学一样, 尚于博 在大学时一边学习表演理论知识,一边开始接戏。
尚于博 出演了个人的首部电影 《枪手》 ,在片中饰演肖聪。
而他在话剧上更像是“ 老天爷赏饭吃 ”,大学的时候就自导自演了话剧 《长椅逸事》 ,靠着出色的故事构建能力和优秀的演技, 尚于博在话剧圈名声小震。
之后 尚于博 被相中出演 《陆军特战队》 的“ 聂志远 ”,同他一同参演的,还有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演员, 富大龙、谢润和周知。
此后, 尚于博 在影视圈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不过,在2005年后他所拍摄的影视剧大都是都市情感类型。
2009年的一部 《杜拉拉升职记》, 让其成了当时风头颇盛的年轻男演员之一。
而此时的尚于博年仅26岁,绝对算得上是少年成名了。
不过,或许是厌倦了这些都市中的情爱,又拍摄了两部情感大剧, 《野草莓》 和 《娘家的故事2》 后, 尚于博 开始转战战争题材。
主演了 《海峡往事》《瑶山大剿匪》 等战争题材,扮演过日本特工,也演过解放军战士。
无论是什么角色,他都能轻松驾驭,大家都期待着这个演绎新星遥遥升起。
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也就是在2011年,星途正好,接戏接到手软的 尚于博 ,在北京跳楼自杀了!
消息传出一片哗然,这个个平日里表现得热情开朗,而且又前途大好的年轻人怎么就想不开,会忽然跳楼,以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时间,围绕着 尚于博 之死,各种猜测层出不穷,有人认为:“ 尚于博可能是为情所伤 ”。
也有人说:“ 他是惹了不该惹的黑恶势力而被谋杀” 。总之不一而论。
那这起离奇的明星自杀事件背后,到底又藏着怎样的秘密?
在得知儿子的死讯后,在深圳经商的母亲 毛爱珍 和丈夫立刻赶到了北京,入眼的是早已没了生命的冰冷尸体。
父母二人当场就差点崩溃痛哭, 毛爱珍 死死地抓住警察问到底是谁害了自己的儿子,可是警察却很无奈地告诉他们, 尚于博是死于自杀,没人害他。
甚至,警察还调出了摄像头证明, 尚于博 确实是独自来到了天台上,在没有任何外人的情况下,纵身一跃,结束了生命。
这个结果令所有人都无法信服。
在演艺圈里,有没有自杀的艺人?
当然有,那些熬了大半辈子却看不到希望的演员,确实有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而选择自杀的。
可前途大好的尚于博,为什么要自杀?
之后,检查 尚于博 遗物后的 毛爱珍 ,终于在儿子的日记里发现了原因,自己的儿子有严重的抑郁症 ,而在此之前,她和丈夫竟然都不知道。
是的, 尚于博确实有抑郁症 ,而这抑郁症的根源从他小的时候就埋下来了,尚于博在上小学时,父母因为要下海经商,于是辞去了原有的工作,去了深圳,将儿子送到了全封闭管理的学校中。
在之后的时间里, 尚于博每星期只能同父母在电话中短暂的交流外,再也没有倾诉的人。
平日里的尚于博,除了在学校有同学陪伴以外,在家里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那种孤独感,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要命的。
或许 尚于博 之所以能够把控好都市情感剧中的角色,也跟他早期的经历不无关系吧。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 ,使得 尚于博 在成年之后,精神上陷入了既渴望父母的关爱,又早已习惯了一个人 离群索居 ,不知该如何面对父母的痛苦之中。
他希望通过拍戏来让自己动起来,将这些情感抛之脑后。
可是由于长期拍摄各种都市情感、伦理剧,家庭剧 ,让之前对家庭其实存在心理阴影的尚于博, 又勾起了童年的孤独之感。
在电视剧里,扮演家庭角色的 尚于博 也在演绎中,勾起了曾经悲伤的回忆。
在拍摄 《娘家的故事》 时,看着热热闹闹的一大家触景生情, 尚于博 不禁联想到了自己那个冰冷的家。
戏剧与现实中的巨大反差, 让他有些状态非常差,有时暴躁,有时低落,甚至在晚上开始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尚于博被折磨的苦不堪言 ,没办法好好休息就意味着自己的状态根本无法调整过来,无奈的他想去医院开点安眠药。
可是医生观察过后劝告他: “最近最好能够暂时放弃工作,和好朋友和亲人相处一段日子”。
尚于博 纳闷了: “为什么啊,开点药不是就好了吗”?
医生接下来向他解释了抑郁症的种种特征, 尚于博这才明白自己这是得抑郁症了。
出了医院的 尚于博 犹豫了一段时间后,想给母亲打个电话,可当他拿起手机后,却不知道跟母亲说什么。
虽然渴望母亲来陪伴他,可是长久以来的异地分居, 又让他对母亲感到了莫名的恐惧和陌生。
最终尚于博还是拨通了电话,在问候了母亲身体健康后,便慌忙挂断了电话。
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也是在当今社会上越来越常见的现象。
孩子们已经不知道该如何跟父母进行沟通了,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向父母寻求援助, 本来应该是至亲的人,却成了让孩子畏惧的陌生人。
那尚于博有没有向朋友们寻求帮助呢?答案是没有 。
长期以来的独自生活,让 尚于博看似乐观爱笑,实则极度内向 ,不愿意麻烦朋友,就自己一个人默默忍受着抑郁症带来的痛苦。
最终在2011年,留下了与他人无关的遗言后,选择了自杀,结束生命。
孩子死了,这对任何父母来说都是无法忍受的痛苦, 可是这世上除了尚于博外,又还有多少人,也已经被抑郁症折磨到生命的边缘呢?
在 尚于博 跳楼自杀后,整理了儿子遗言,看了儿子日记的 毛爱珍 心里十分后悔,内疚,她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多抽出些时间来陪陪儿子。
如果自己能够长和儿子交谈,事情就不会发展到这种地步呀!
可是人已经不在了,毛爱珍知道:“ 与其后悔,不如把余生放在拯救生命上。”
在中国被抑郁症折磨的孩子,可不仅仅是尚于博一人啊 ,事实上,伴随着中国社会压力的持续上升,不少年轻人的心理实际上,都或多或少地有抑郁症的倾向。
可是许多父母还沉浸在“ 棍棒下出孝子” 的老旧观念中,可是许多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抑郁了,而外界只会认为他们太娇气,酿成了不少的惨剧。
在儿子 尚于博 的悲剧发生后, 毛爱珍 和丈夫商量后决心拿出钱来,投身关注抑郁症患者的公益事业中,让自己孩子的悲剧不再发生!
2012年10月25日,在儿子尚于博去世一周年 ,尚玉博 的父母成立了首家关注精神健康和抑郁症防治宣传的基金会,由 毛爱珍 亲自担任理事长。
为了呼吁社会关注抑郁症患者, 毛爱珍 先组织编写了一些有关抑郁症形成原因,以及一些常规治疗方法的认知手册,如《 旷野无人》《我因思爱成病》《关爱精神健康抑郁症》 等。
并将这些手册免费向社会发放,从2012年至2020年,前后已经无偿发放了上百万册,以呼吁社会关爱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关爱抑郁症患者。
除此之外,基金会还积极到全国各地,展开服务抑郁症患者的活动, 并向抑郁症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必要的医疗补助,帮助他们走出抑郁症的折磨。
仅在2018年至2019年,该基金会服务抑郁症患者近10万人次,与90余家社会公益机构联手, 对上万抑郁症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而除了关注抑郁症患者之外,毛爱珍还关注到了社会上规模巨大的失独群体。
同是为人父母,自然知道失去子女的痛苦。
为此,从2015年开始, 毛岸珍又呼吁社会关爱失独父母 ,并且在2015年至2000年之间,毛爱珍的基金会累计为失独妇女提供各种救助3.5万人次。
因为自己经受过那样的苦楚,所以便想让世界少一些可怜人,毛爱珍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毛爱珍用这种方式默默的补偿着去世的尚于博,也许这样才能让自己好受点。
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压力山大的社会,每天一睁眼就是无数的麻烦上身。
为了更好地活着,我们不得不选择暂时放弃一些东西,比如说与家人的相处。
可是大家也应该明白,人活着不是只为了钱,人之所以为人,还在于我们是一个群体,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家人,和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人人之间多一些沟通,人人之间多一些理解,人人之间多一些关爱,那这世间上的悲剧,一定会少很多很多……
往期精彩:
标签: